“進口蜂蜜”原料國產?
發布時間:2014-07-31 03:13 閱讀次數:22565次
近期一則“新西蘭擔憂兒童蜂蜜大量流入中國黑市”的新聞引起了不少人的重視。新西蘭一大型蜂蜜出口商透露,有人在新西蘭大量購買該公司的兒童蜂蜜產品,通過中國香港走私進入中國內地,并在網上銷售。
一直以來,中國都是數一數二的蜂蜜出口大國。全球1/5左右的蜂蜜來源于中國,浙江省作為主要的加工出口地,2012年占全國出口的1/9。但與此同時,中國蜂蜜也被冠以“全球最廉價”之頭銜出口價格不足2000美元/噸。
這讓不少消費者疑惑:中國蜂蜜在滿足國際市場需求的同時,會被加工后再度回至國內嗎?更甚者,我們吃到的進口蜂蜜,原材料會不會來自中國?
蜂蜜,會成為下一個“奶粉”嗎?
釋疑
“兒童蜂蜜”
這一說法不存在
在2005年的國家標準中,蜂蜜不允許以“老人蜂蜜”、“兒童蜂蜜”等說法命名。
一句“奶粉之后是蜂蜜”讓不少人對“新西蘭擔憂兒童蜂蜜大量流入中國黑市”的新聞,給予了更多的關注。
進口奶粉市場份額之所以扶搖直上,在于國產奶粉問題事件頻頻被爆,一些消費者考慮食品安全的風險,故選擇高價進口奶粉。
那么,新聞中所爆出的“兒童蜂蜜”,是否會成就下一個“奶粉”市場?
在杭州常青蜂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樓云看來,這一可能性并不大。“國內蜂蜜中,有近95%的蜂蜜為加工蜜,而國外大多為成熟蜜,兩者在口感上有差別。”樓云說,盡管現在部分消費者選擇進口蜂蜜,但依舊是極少數現象。
浙江省蜜蜂產業協會副會長陳潤龍也支持這一說法,一方面,國外人選擇養蜂,大多是為了授粉的需要,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,另一方面,在目前的消費市場也可以看出,蜂蜜還沒有成為日常的消費必需品。
陳潤龍也對此次新西蘭蜂蜜事件中所說的“兒童蜂蜜”這一說法持質疑態度。“在2005年的國家標準中,蜂蜜不允許以"老人蜂蜜"、"兒童蜂蜜"等說法命名,雖然這一"國標"已經停止使用,并于2011年新出了蜂蜜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,其中雖未涉及命名,但在業內,這類說法是不被允許的。”陳潤龍說,不清楚國外是否承認這類說法,目前,新的“國標”目前已經在修訂中,具體有何變動尚不清楚。
調查
蜂蜜會被再加工
銷至國內嗎?
專家稱這一可能性并不大,因為蜂蜜的價格不高,加上來去的關稅,以蜂蜜為成品再進口的行為并不經濟。
一直以來,中國的蜂蜜出口量全球數一數二。據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專家陳國平表示,全球1/5左右的蜂蜜來源于中國,浙江省作為主要的加工出口地,2012年占全國出口的1/9。
然而,中國蜂蜜也被冠以“全球最廉價”之頭銜。據杭州常青蜂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樓云透露,同為出口大國的阿根廷蜂蜜,出口價可達3000美元/噸,而我國蜂蜜出口價甚至不足其2/3。
這些低價出口的蜂蜜,是否會被再加工銷售至國內呢?樓云說,這一可能性并不大,因為蜂蜜的價格不高,加上來去的關稅,以蜂蜜為成品再進口的行為并不經濟。
根據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統計的數據,2011年和2012年,浙江省(不含寧波地區)蜂蜜出口量分別為9594.5噸和13603.3噸,蜂蜜進口量為1.27噸和1.15噸,兩者相差甚遠。
浙江檢驗檢疫局專家陳國平告訴記者:“目前還沒有發現中國蜂蜜加工后返銷到國內的情況,而蜂王漿、蜂膠等存在這一現象。”
“因為國外的養蜂人基本不做蜂王漿,不少在國外旅游商品店里買到的蜂蜜,原料幾乎都來自中國。”樓云說,這往往是游客的主動行為,催生了當地的消費市場。
“國外企業或許會對各地的蜂蜜進行拼配、再加工、銷售,這種行為是存在的。在一些進口化妝品、保健品等產品中加入中國蜂蜜,這一可能性也很大。”杭州乙東貿易有限公司經理夏虹說,因為蜂蜜本身具有美容保健的功能,將其提取物或原料本身加入一些美容產品,不僅可以提高其產品附加值,也能更受消費者的喜愛。
說法
好蜂蜜都讓
老外消費了?
一邊是蜂蜜的大量出口,一邊又是進口蜂蜜的源源不斷,不少人會懷疑:是不是好的蜂蜜,真的都拿給老外們消費了?
“并不是如此,國內也有很好的蜂蜜,且種類豐富,但是國內的消費者市場仍需大力培育,因為很多消費者對蜂蜜缺乏充分認識,低價的蜂蜜往往更暢銷。”樓云告訴記者,常青蜂業也曾進駐各大超市,但最終因入不敷出而撤出。
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胡福良教授也以“不能這么說”作答。“一些國家到中國定點進口蜂蜜,這些蜂蜜的質量或許會好于我們平時所食用的蜂蜜,但是更多的出口蜂蜜遵循的是抗生素的指標標準,那些抗生素不達標的蜂蜜自然被留下來銷售。”胡福良解釋道,決定蜂蜜質量好壞的因素其實有多種。
在胡福良看來,這次“新西蘭蜂蜜”事件雖然影響不大,但或多或少還是會影響本土的銷售市場,成為內銷蜂蜜的競爭對手,但這對蜂蜜產業的進一步完善也有促進作用。